欢迎访问平顶山市公安局 |
| 繁体 | 支持IPv6
log

平顶山日报丨警网融合,打造基层高效能治理“平顶山样板”——市公安局全力探索推进“1456”新模式综述

基层治理,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悠悠民生,一头连着党委、政府的初心使命。秋意渐浓,在平顶山的大街小巷,一抹抹“警察蓝”和“网格红”并肩同行,或穿梭居民区巡查,或耐心化解矛盾,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服务百姓,成为秋日里温暖、动人的风景。这些温暖人心的场景背后,是一场关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变革。通过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平顶山正悄然织就一张覆盖全域、高效协同的治理网络,让安全触手可及,让服务精准直达。今年以来,市公安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新实施“1456”警网融合新模式,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网格化治理为基础、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将“一村(格)一警”融入“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推动公安警务力量与社区网格力量深度融合,实现管理规范化、协同常态化、治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不断提升防范化解风险、维护安全稳定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努力以高效能治理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解码

警网融合模式的系统重构

那么,“1456”警网融合新模式究竟是什么?10月17日,全市“警网融合”工作推进会召开,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付全在会上的解读,系统性地回答了“融什么”“怎么融”的政策制度要求。“1”即“警网合一”,推动组织融合,织密网格体系。将警务管理服务体系深度嵌入网格管理服务体系,推动“一村(格)一警”力量进格入群,实现网格与警格无缝对接。打通公安机关警综平台与综治平台对接联通,实现精准预警、联动处置。发动网格员和群防群治力量,打造多元参与警务团队,推动公共安全体系、综合便民服务体系、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互联进格。“4”即“四级架构”,推动队伍融合,集聚网格力量。坚持以力量覆盖推动工作覆盖,乡(镇、街道)组建警网融合工作中心,组织实施各项工作;村(社区)层面,由党组织书记牵头,社区民警辅警协助开展工作;网格层面,网格长对网格工作负总责。在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等设置专属网格。村(社区)结合实际在网格下划分若干微网格,吸纳群防群治力量,统筹做好网格治理工作。“5”即“五制牵引”,推动机制规范,激发网格活力。完善警务力量参与的会商研判、信息共享、协同支援、业务培训、评价奖惩等5项机制。乡(镇、街道)建立多部门会商研判机制,完善社区警务团队成员协同支援机制,健全网格员岗前培训制度,制定社区民警辅警和网格员评价机制,让各方力量积极参与、联动处置、迅速办理。“6”即“六事联抓”,推动工作融合,提升网格效能。着眼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网格为单位,依托信息化平台,协同做好基础信息联采、特殊人群联管、服务群众联办、矛盾纠纷联调、风险隐患联排、社会治安联防等6个重点事项,及时预警重大矛盾纠纷、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知识宣传教育。“这不是警务工作与网格管理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组织重构、资源重组、机制重建,实现化学反应、产生乘数效应。”王付全说。

实践

试点社区的“融合答卷”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听取警网融合情况汇报,指导试点运行、机制建设和全面推广工作。市公安局主动作为、积极探索,组织30轮次实地调研。按照“试点先行、逐步铺开”的思路,今年5月底开始,我市选取新华区光明路街道长青社区、矿工路街道培新社区和宝丰县父城街道东街社区,试点运行警网融合模式,积累经验做法。一幅幅生动的基层高效能治理画卷随之展开。培新社区共有单位15家,居民小区16个,常住人口2万多人,属超大型社区。人口基数大、老旧小区多,之前各类矛盾交织、治安状况差、案件高发。“过去是两条线,现在成了一股绳,响应更快了,效率更高了,群众满意度提升了。”社区民警贺广科深有感触地说。今年5月,培新社区二矿家属区与建工集团家属区因出入问题引发纠纷。网格长章少雅发现问题后迅速上报,社区党委书记李玖鹏和社区民警贺广科立即了解原因、组织双方沟通,同时向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发出风险提示函,在多方努力下成功化解矛盾。夜幕降临,贺广科没有闲着,和网格员组成“反诈联盟”,与群众围坐在一起,用身边案例开展宣传。居民王璞说:“没有空洞的说教,都是生动鲜活的案例,引人深思,很有教育意义。”“非常感谢社区民警梁义博和网格员王国占,没有他们的帮忙,我退休手续很难办成。”今年7月,宝丰县父城街道东街社区闫女士因户口簿与单位招工信息上的姓同音不同字,导致退休手续办理困难。她将问题反映给网格长王国占,对方第一时间与社区民警梁义博联系。梁义博查阅了闫爱莉户籍历史档案,发现闫女士户籍信息上曾用名显示“阎某某”,根据有关规定及时为她出具了闫某某与阎某某为同一人的证明。随后,闫女士顺利办理了退休手续。“灭火器马上过期了,要抓紧时间更换。”“货物不能堆在逃生通道,万一着火没法跑。”梁义博和王国占深入辖区“九小”场所,对消防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提醒,守护着街坊邻里的平安。这暖心的几幕,正是我市推行“1456”警网融合模式,推动警力与网格深度融合、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缩影。值得一提的是,以前这两个社区每年电信诈骗案件都有近20起,今年以来保持零发案。“过去,基层治理常常面临警务工作与社区管理两条线、资源分散、效率不高的困境,导致响应慢、效率低、群众满意度不高。”矿工路派出所所长魏海波坦言,警网融合模式推行后,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和民警懂法律、善调解、有权威的优势,辖区社会治安形势呈现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警情和治安案件发案数双下降,万人警情数、万人刑事案件发案数、万人电诈案件发案数均远低于全区平均值的“一升、两降、三低”的良好局面。

深化

从点上出彩迈向“全域风景”

试点成功的经验,为全面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密集部署,警网融合从试点走向全域。9月18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坚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认真总结警网融合试点经验,做好复制推广,打造亮点品牌。9月24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社区警务与基层治理网格融合深化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实施意见(试行)》正式印发,进行全面系统安排。10月17日,全市“警网融合”工作推进会召开,吹响了全面铺开的“集结号”。根据会议安排,10月底前,新华区、宝丰县全域实现警网融合;12月底前,全市实现警网融合。会议提出,在遵循全市统一框架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各县(市、区)、各基层单位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实践路径和具体模式。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推动警力向网格集聚、服务向网格延伸、问题在网格解决,初步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实有人口信息准确率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提升,刑事治安案件发案数下降、纠纷类警情数下降、风险隐患事故数下降、有关信访量下降的“三提升四下降”新局面。在系统总结试点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市公安局注重问题改进、全面提升,加强与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社工部等部门沟通联系,有序推进融合工作,持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提质增效。如今,社区民警与网格员并肩巡查的身影已成为常态。从“物理相加”迈向“化学相融”,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社区民警感慨:“有了网格员的‘千里眼’‘顺风耳’,我们工作更主动、更精准了。”网格长由衷地说:“有了民警的支撑,我们处理问题底气更足了,和居民的关系也更近了。”居民深有感触:“看到‘蓝制服’和‘红马甲’在一起,心里特别踏实。”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警察蓝”与“网格红”仍在街头巷尾穿梭。他们化解的是小矛盾,守护的是大平安。当警务力量与网格力量深度融合,“1+1>2”治理效能的倍增效应逐步实现,兜住的是万家灯火的平安,托起的是群众稳稳的幸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