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平顶山市公安局 |
| 繁体 | 支持IPv6
log

蹲点日记(10)丨河南法治报:“话痨”女警和可爱居民

●蹲点时间:10月28日 

●天气:晴  

●蹲点地点:平顶山市公安局水上分局遵化派出所   

●关键词:社区民警

  □河南法治报记者 何永刚 通讯员 王梦苒

  在深秋的暖阳下,张冬艳在辖区一个村子挨一个村子转悠。一路上,她不停地跟在地里劳作的村民、在街边聚集的群众打招呼。

  路上没有人的时候,她就给记者讲述自己在村里遇见的事儿。

  10年的驻村经历,让张冬艳从一名腼腆的民警,变成了“话痨。”

  从10年前进入平顶山市公安局水上分局遵化派出所工作,到现在任祁营警务室社区民警,张冬艳一直在一线。

  “居民都很可爱”,是她发自内心的感触。而在居民眼中,穿梭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笑语盈盈化解矛盾、默默守护平安的她,何尝不是一样可爱?

  “你打药把俺家的两只羊药死了。”“我在自家种的地里打药,你的羊怎么死的,我也不知道。”辖区大王庄村宋某某和王某你一句我一句争吵了起来,张冬艳闻声赶了过去。

  “宋某某说他家的羊没去王某打药的地里吃麦苗,王某说他也没有在自家所种土地之外的地方打药,看起来双方都没过错。”张冬艳说,“问题还得解决。”

  张冬艳专程来到王某打药的土地边,现场查看周边情况,发现地边有两米宽的草地,靠近地边的草明显发黄。

  张冬艳了解到,王某在自家所种土地上打药时,刮来的风把药吹到了旁边的草地上,宋某某的羊啃了那片草地上的草,中毒死亡。

  现场情况掌握后,张冬艳把双方叫到了一起。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劝解,双方终于松口了:王某愿意赔偿宋某某的羊,宋某某表示自己也有错,以后放羊时会离麦地远点儿。双方表示远亲不如近邻,握手言和。

  作为社区民警,除了调解矛盾纠纷,张冬艳更多的是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

  67岁的居民文玲逢人就说:“要不是张警官,我现在可能还是‘黑户’。”1977年,文玲从驻马店市汝南县嫁到平顶山市原郊区北渡乡小营村。办理落户手续时,文玲不慎遗失了户口迁出证明。受经济条件所限,文玲婚后10余年不曾返回原籍补开证明,从而成为“黑户”。近年来,因为没有户籍,文玲无法办理身份证,无法乘车出远门、住宾馆,也无法参加医保、申领养老金。

  张冬艳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汝南县公安局寻求解决办法,协调汝南警方为文玲出具了户口原籍证明,又向上级公安机关申报,证明文玲非被拐卖妇女。小营村村干部也帮助文玲搜集证言,协助民警调查文玲在该村的生活情况。随后,张冬艳又将文玲家人、邻居及小营村村委会出具的十几份证人证言上报给了省公安厅。

  文玲的户籍问题终于得到落实。

  一路上,张冬艳悄悄跟记者分享:“你看那个姐姐,头发自来卷,像不像卡通人物?”“那哥哥家的猫胖乎乎的,特别可爱。”家常闲话里,是她对辖区每家每户的了解与牵挂。

  说完,张冬艳还不忘自嘲一番:“我以前可文静,不愿意多说话。到基层这些年,我成了‘话痨’。”

  张冬艳说,她愿意做这样的“话痨”。她深知,每一句叮嘱,都是为平安筑牢的一块基石;每一次提醒,都是为和谐添上的一抹色彩;每一次敲门、每一句问候、每一段倾听、每一回伸出援手,都是对群众最深情的告白,都是青春最美的勋章。


附件: